蒙自春晓公司现代化蔬菜育苗棚一角
穿行在蒙自市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处处蔬菜瓜果香飘,沁人心脾。在这里,高原孕育农业新希望,一条集约、绿色、生态现代农业特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
在我州全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中,蒙自市立足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水、田、路、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5个重点,以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为引领,着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跨越发展。
据统计,2015年,该市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计划实施项目52个,计划投资9.83亿元,年度目标任务5亿元。截至9月,完成投资2.61亿元,完成任务数的52.2%。2015年重点项目考核任务数3.38亿元,完成2.61亿元,完成任务数的77.2%。
改善基础设施 增强发展后劲
蒙自市是红河州百万亩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的重点布局区域之一,该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点打造“一区三片”。“一区”即建设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三片”即文澜—新安所10万亩石榴片区、草坝—雨过铺10万亩果蔬片区、西北勒5万亩苹果片区。
围绕这一目标,蒙自市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着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设施保障水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该市大兴水利,投资建设了文新、草雨片区高效节水灌溉4.03万亩、西北勒“五小水利”建设1.49万亩等一大批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化程度由56%提高至70%。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该市大力推广运用现代农业机械,由水田向旱地拓展,由整地、理墒向施肥、打药、采收、运输延伸。
目前,该市示范区的农业交通网络全面覆盖,外联内通的大格局基本形成,蒙草路、蒙开线将文新、草雨两个示范片区连为一体,草雨片区30余公里的田间道路建设,已逐步形成4级配套、全面覆盖的农业运输格局。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过去种烤烟、包谷,产量低收入薄,村民增收难。现在家家种苹果致富。”西北勒乡西北勒村村民杨海光算了一笔账,如果种包谷,一亩地一年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而一亩苹果收入可达上万元。他家靠种苹果走上了致富路,建起了钢筋水泥房,过上了幸福日子。
西北勒乡充分利用地方优势,着力打造以西北勒苹果为主导的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目前,全乡种植苹果7万亩,今年预计挂果8000亩,产量8000吨,将为农民增加收入8000多万元。
这是蒙自市优化特色产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一个实例。该市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扩大产业规模,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截至2014年底,示范区已种植石榴10万亩、蔬菜5万亩、葡萄1.9万亩、枇杷8万亩、优质稻5万亩、苹果5万亩。畜牧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户将低附加值的玉米种植改换为高价值的苹果、葡萄、蔬菜产业,产值由每亩1000元提高到12000元,纯利由每亩500元提高到8000元,农户收入翻倍增长。
在粮食生产上,通过实施高产创建和科技增粮措施,该市粮食产量每亩增加100公斤以上,品质也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蒙自还通过网络销售石榴、苹果、小红枣、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经济效益,打响了蒙自品牌。
培育农业龙头 壮大经营主体
走进蒙自春晓高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育苗棚,不同种类的蔬菜幼苗健壮,嫁接育苗的工人忙个不停。
这是蒙自市引进的一家专门从事以高端有机蔬菜种植、引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物流销售配送、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大型综合性农业开发公司。公司计划发展精品蔬菜订单3000亩,实现现代农业示范区草坝-雨过铺片区大棚蔬菜服务全覆盖,促进示范区蔬菜产值可达8.2亿元。
蒙自市以龙头企业为“点”,以专业合作社为“线”,将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户联结成“面”,带动产供销一体发展。
如今,蒙自市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云南省晨滇滇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红河巾乐鹫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经营主体,在蒙自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不仅实现自身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成了推动该市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的主力军之一。